中国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2022-07-05 10:11

中国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壬寅学制:这是中国公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没有实行!

张百熙

1902年,即光绪二十八年,清朝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也被称为“壬寅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正式公布但未实行的最初学制。

《钦定学堂章程》是管学大臣张百熙制作的。章程中有“京师大学堂章程”“考选入学章程”“高等学堂章程”“中等学堂章程”“小学堂章程”和“蒙养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法定学校系统。

但是慈禧太后害怕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大学堂,她重新订购张百熙新的章程代替。

张百熙经过半年多的反复修订“谨上溯古制,参考列邦”,终于在1902年8月15日由上奏所制作章程贯彻“正确的倾向、才能的产生、明体达用”的宗旨,大学堂以及入学考试、高等学堂、中等学堂、小学堂、包括蒙古学堂的6个章程等,因为从全8章84节大学堂成立之日开始包含统括全国教育的任务,所以从1904年2月开始,相当于教育部的“学务”另外设立了专管全国教育的工作。慈禧太后钦准公布。

这是本人钦定的,被称为“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因为这一年是“壬寅年”,所以也被称为“壬寅学制”。这是京师大学堂的第二个章程。这个章程首次全面反映了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关于新式学堂的更完整的体系。

“壬寅学制”制定过于匆忙,加上自身的一些不足和局限性,加上清廷内部的权力竞争,未能付诸实施。

唯一张百熙的创始之功是无法消除的,之后在精炼的“癸卯学制”、即“壬寅学制”的基础上,发展更加完善、更加严格。

癸卯学制:在中国最先实施的现代学制,主要继承了日本的学制,明确反映了“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强调把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采用西洋资本主义各国的近代科学技术,模仿西洋各国的教育、赋税、武备、律例等具体措施,召开洋务新政,主张挽回清王朝江河每日的退势。

中国近代首次正式施行的学制。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管学大臣张百熙提出了《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的方案,未能付诸实施。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7月清政府命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以日本学制为基础,重新制定学堂章程,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1月公布。

主持“壬寅学制”的张百熙,虽然庇护新学而遭到诽谤,但是壬寅学制制定很急,公开不足的情况很多,收到了不同的意见。其中湖广总督张之洞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提案。这种情况下,管学大臣张百熙,荣庆在1903年6月以“把学堂作为当前的第一要务,把张之洞作为当前的第一通晓学务的人”、奏请派张之洞会同商办学务为准,以上谕为准。

1904年1月13日(清光绪三十年11月26日),清政府发表了张之洞、荣庆、张百熙新制作的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这是中国近代史中央政府公布后首次实施的全国性法定系统,比“壬寅学制”更系统地详细。这是“癸卯学制”的形成背景。

制定这个学制的指导思想以#34;中学为身体,西学为用#34;。并且,大部分参考了日本教育体制的思想。在课程设置中,特别重视诵经,封建性很强。中小学校都以修身为课程的首位,特别设置了读经讲经。但是,各种学堂的培养目标和人才标准分化,传统教育突破了培养官僚精英的单一目标。

癸卯学制从1904年开始慢慢实施,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废止。从1903年发表到1911年清朝灭亡为止被延长使用。对旧中国的学校制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之后的学校制度的确立,实际上是这个学制发生了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癸卯学制因为没有女子教育的地位,禁止设立女子学堂,蒙养院教师不能在学校培养。蒙养院家政妇只能担任受过训练的育儿堂的乳头,她们是一些文化水平极低、封建思想浓厚、缺乏近代科学知识的妇女,蒙养院教育的封建性和落后性由此明朗。

壬子癸丑学制:中国第一个资本主义颜色的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止诵经,充实自然科学知识,把学堂改成了学校。

1912-1913年民国政府制定了公布的学校系统。这2年的旧历分别被称为壬子年、牛年。设置一般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三个系统。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开始了对教育适应资产阶级需求的一系列改革。关于学校的系统,教育部规定了学校的系统,并附上了9个说明。1912年9月发表,被称为“壬子学制”。自从这个新学制公布到1913年8月,又陆续公布了各种学校规章制度,对新学制有补充和修改,于是又合成了一个更完善的学制系统,即“壬子癸丑学制”。

这个学制参照日本明治维新制定了新学制,实施到1922年。废除了教育上的两性歧视和满清贵征途学校。除了老师以外,准许开设私立学校。

学制改为学校,废除尊孔读经,取消进士出身奖励,确定接受女性教育的权利和男女同校制度,同时设立了各级女子学校。该学制实施至1922年,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学制。

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学制,以美国的学制为范本,影响着我国最长的学制。

1922年制定的新学制,主要是采用当时美国一部分州10年以上实行的“六三三制”,表明中国的现代教育制度从日本向美国从军民主义教育转变为平民主义教育。但是,这并不是盲目服从美国制,而是中国教育界长期酝酿和广泛思考的结晶。新学制的公布和实施象征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

1922年壬戌学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影响最深的变革,不仅提出了“多留各地方的伸缩余地”的弹性教育理念,在从下到上的改革中,民间知识分子教育小组扮演了主角。中国出现在全世界的知识分子蜂拥而至的时代,产生了杨振宁、邓稼先等很多科学文化领域的优秀人才。

1922年壬戌学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影响最深的变革,不仅提出了“多留各地方的伸缩余地”的弹性教育理念,在从下到上的改革中,民间知识分子教育小组扮演了主角。中国出现在全世界的知识分子蜂拥而至的时代,产生了杨振宁、邓稼先等很多科学文化领域的优秀人才。

新中国新学制的改革和发展

(一)《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于1951年新中国政务院公布,规定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四段六级内容。

1、幼儿教育,3-7岁,4年的学习年限。

2、初等教育、7-12岁5年,在这个阶段实施全面的基础教育。

3、中等教育6年、初中、业余工农速成中学、业余学校、中等专门学校。

4,包括高等教育2~5年、大学、专业学院和专门学校。

(二)《关于教育活动的指示》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教育活动的指示》,这次的指示主要是为了“使教育事业更快、节约地发展,必须动员所有积极因素”。

1、学校运营方针:确定了“两条腿走路”的学校运营方针,即官营教育和民营教育并行的双重轨道模式。

2、学校运营原则:“三个结合”、“六个并列”

三个结合:即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结合全面规划和地方分权。

6个并行:在具体的办学形式上,各地必须同时运营国家的学校和工厂、企业、农业合作社学校。同时进行一般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同时进行成人教育和儿童教育。全日制学校是半工半读,与业余学校并列着。学校教育与自学函授学校、广播学校并列。免费教育和免费教育并列。

(三)《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5年中共中央对教育体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确定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主要内容。

1,根本目的:中华民族提高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2.主要内容:实施9年义务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改革。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年3月18日,第8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3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规定实行学校教育制度: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并实行9年义务教育。

(五)关于深化教育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决定中提出了“两基”的目标,提出了在全国基本普及9年的义务教育,基本消除青壮年的文盲的提案。

以上小字部分从百度百科中选择整理,以再学习以上一些学制内容为目的!

分享到:
相关阅读
© 2016 达歌网 http://www.dgjjq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