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古老的钢笔
1972年,在甘肃武威汉朝张义堡(也称张掖堡,汉武帝)时设置的)遗址中,考古学家挖掘出了奇妙的文物。这是双瓣合尖竹管笔(参照下图),距离现在已有2000多年了。
竹管有15厘米左右,粗细和小拇指的差别很少。从形状上看,这支笔是用木质材料精工削成的,笔尖尖和马耳朵形的笔舌。更令人吃惊的是,这支笔的舌头中间有缝隙,呈双瓣合尖状,和今天的笔舌头有异曲同工之妙。显然,考古学挖掘出的是汉代的硬笔。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古人一直在使用毛笔,硬笔是近代才从欧美传到中国的,这一考古学的发现颠覆了传统认识之余,还很难理解:难道2000多年前中国人已经用硬笔了吗?而且,汉代的硬笔和现代西方的钢笔极为相似,形制和功能离现代的钢笔一步也不远,西方现代的钢笔是从汉方的硬笔起源的吗。
说起中国的古代书法,我们只能想到毛笔书法,决不能和硬笔相结合,所以我们通常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硬笔书法”。那么,张义堡从遗迹出土的这只硬笔,是线香烟花的偶然,还是从西洋传来的舶来品呢。
关于这两个问题,考古学的发现证明了汉唐时代中国大规模使用过硬笔,与西洋的硬笔没有关系。
从出土文物来看,和西洋没有关系。因为在同一时期西洋没有这种形式,所以这样成熟的硬笔可以确认是中国人的原创硬笔。
二、上个世纪,在中国西部地区,西方探险家和中国考古专家发现了10多枚由竹管、苇管、竹批、红柳等材料削成的硬笔,展示了硬笔的大规模应用,绝不是偶然的。
1906年,英国探险家在新疆米兰遗迹发现了苇管笔,与张义堡硬笔极为相似。1991年,在敦煌汉代高望燧遗迹中,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竹锥笔,经过了将近两千年。类似的发现相继发生,证明了硬笔被大规模应用。
另外,考古学发现的硬笔文字的遗存,证明了唐朝敦煌文献、专家们整理了2万页以上的硬笔抄本(参照下图),与钢笔的字迹相同。不仅如此,西夏的硬笔文书等也被大量发现。
其实,史书记录也证明了考古学的发现,证明中国早就有硬笔,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
宋朝马永卿『嬾真子』卷一:古笔多为竹子,但现在是木匠使用的木斗竹笔,所以字用竹子。或者是毛,但可以染色为字,也就是说叫做笔。
马永卿记载的是“竹笔”,可以制作硬笔和毛笔,证明中国人早就有硬笔,毛笔不是唯一的书写工具。
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古笔多竹子”呢。原因很简单:吸水性强,易储存墨水,书写流畅。芦苇管、竹批、红柳等材料虽然也有这个特点,但只是整体上不如竹子。
另外,研究春秋战国时代的竹简时,多数是用硬笔写的,但在当时的硬笔下,可能没有汉代那么成熟。显然,中国的硬笔自古以来就有,至少春秋战国时代有硬笔。(商朝甲骨文,周朝金文,属于描写书,与硬笔书不同)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硬笔,这造成了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汉朝以后只限于西北地区(考古学发现的硬笔几乎都在西北地区),二是为什么在后世灭绝了。
仅限于西部地区,与当时的西部环境有关,即与中原的联系不便,无论是纸还是毛笔,从中原运到这里都极为困难,当地环境恶劣,难以造纸,难以造笔,而且使用毛笔的话墨水和纸的消费过快,成本低,制作简单,使用方便的硬笔诞生了。
为什么在后世灭绝,和纸有关。当时,纸的表面密度不够,用硬笔写的话很容易撕破纸,也许文人已经习惯了毛笔书法的审美。最后,因为毛笔取代了坚硬的笔。我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后世中国有硬笔。
众所周知,锦帛也是载体,纸很难用硬笔书写,为什么不在锦帛上使用硬笔呢。其实很简单,硬笔写在锦帛上更难,而且锦帛成本太高,更不利于推广。
最后,据专家最新研究表明,中国古代的硬笔与近现代的钢笔有缘。两者的关系到底如何,虽然还很难完全整理,但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但是,从笔舌形制和原理的共通性来看,中国古代的硬笔与近现代西方的钢笔有着密切的关系,很有可能是其“远祖”。
也就是说,从现在的考古学发现,西方的近代钢笔来源于中国汉朝,即中国古代的硬笔顺丝绸之路,从中国西部传到中亚,最终传到欧洲,形成了近代钢笔。